返回

还好,我重生了

首页

第352章 五个一千万?

点头,拿着纸到走廊外统计了半天,眼睛不住的看着钱才。

郭广倡嘴巴张了张,话到嘴边又卡住了。

侧后方的葛伟东却憋不住了。

“你捐了多少?我就200万…咱都是g省的,差距不能太大吧?”葛伟东离开位置凑上来小声道。

钱才转头笑了笑:“你怕啥?不是来了个神奇集团的张之庭给你垫底吗?再说了,你愿意加就加点呗。”

葛伟东听罢也知道他不愿说,回头看了一眼,呵呵笑了一声,拍了拍钱才的座椅,回去了。

钱才也没法,他也不是不愿意说,就是太麻烦。

观看节目的期间,钱才盯着前面俩人看,发现市长和李嘉城俩人还是有交流的,不像是有什么私下的龃龉。

嗨,管他的!

钱才心里自嘲一笑。

借你之力,助我家乡教育事业。

就看他接不接招吧,要不接…不接也就算了。

整个晚会表演不是《爱的奉献》《祝你平安》那种格调,而是真正的老沪上风格的歌舞表演,旗袍高开衩,大长腿,手持羽毛扇的舞蹈,娇艳但又不浮躁。

沪上的歌舞团实力还是不错的,尤其是一段名叫《百老汇》的群体舞蹈,让钱才都闻到了空气中属于冒险家乐园的灯红酒绿。

这种慈善晚会,而且还是官方组织的,大概也只有这里才能见到。

1923年,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了可能是沪上第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eco。

奥斯邦带来的爵士乐随着电波飘散在老沪上的洋房和里弄,使沪上人开始接触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。

1933年,百乐门舞厅开张,标志着沪上都市娱乐业繁盛时代的到来,洋人爵士乐队和菲律宾乐手活跃在百乐门及沪上各大舞厅。

老上海的爱乐者钟情起这种有着浓郁都市情调的音乐,并开始形成具有沪上特色的爵士乐。

爵士乐,也形成了沪上独有的那种腔调。

过了一个半小时左右,主持人上台了。

“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,我们今晚的捐赠数目真是令人瞠目结舌。”

“对,我说实话,这次的捐赠总额加起来,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。”

台上俩主持人突然相声起来的主持风格让钱才有点不习惯。

要是递一把话筒给他,他准得捧个哏:嘿,您猜怎么着?我见过!神不神奇?

“好了,不卖关子了,我宣布,今晚的善款总数为…一亿一千二百二十八万!!”

“喔…哇!!”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