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章 工部出题
而考院中更多的是睡不着的举子。
透着开放着的号房目视天空中黑漆漆一片。
却是连个星星也没有。
缩在暖和的被窝中王清晨逐渐沉入梦乡。
此次会试相比于前几届其实要幸运的多,因为朝堂正好碰上两个大案,此届进士肯定要优先选补。
不论是地方还是朝堂,都是比较好的选择。
不过能有多少举子把握住机会还是未知之数。
每年录取的进士都不固定,多的四五十人,少的二十余人也不稀奇。
今年参考举子相对较少,杏榜能取多少人犹未可知。
三月初十
随着主考官贤王入场,为期九天的会试正式开考。
随着一阵锣声响起,今科第一天的考题也终于新鲜出炉。
第一天是工部出题。
工部尚书农禾的题目不多,只有三道。
第一道:古今用工逾度,却效率不佳,工匠苦不堪用,可以筹工增效,改制用新。
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增加工匠效率。
第二道:水利关乎社稷之要,农务之本。试析历代水利工程之得失,
并论今之工部当如何兴修水利,以保民安、促农丰。
这就有点捧皇孙臭脚的意味了,从这个题目中王清晨估计永济渠的开通已经有了眉目,这是在为皇孙开路?
第三道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今工部欲改良营造器具,提高工程之速与质,当如何行之?试详述其策。
这道题就有些难度了,除非熟悉工部事务,说不定能答个一二。
如果真的一点都不理解,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。
不过这些题目对王清晨来说都不是事,他也大概知道怎么写了。
王清晨也没有多加思索便开始书写:
论筹工增效与改制用新
古往今来,诸多工程浩大,需大量人力投入,然用工虽多,却往往事倍功半。
或因管理不善,权责不明,致众人虽劳而无功。或技术陈旧,工具简陋,难以应对复杂之工程。
又或资源调配不当,材料匮乏、人力浪费,使得工程进展缓慢,工匠疲惫不堪。
故今进新制:流水线改制法
时工制如流水,流水通,用工通也,……
王清晨写的自然是沿用至后世的流水线用工制。
现在的工匠还是传统的传承制和师徒制,培养一个工匠的周期太长,这才导致效率低下。
如果使用流水线工制,用工便不再局限于成熟工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