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隆庆中兴

首页

第1783章 驿传血脉不容轻(八)

对于朱载坖来说,这些情况早就在他的了解之中,不过朱翊釴所看到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要更加严重,北直隶的驿卒、铺兵,衣衫褴褛,食不果腹,其情状之惨,远远出乎朱载坖、朱翊釴父子的意料。

按照朝廷的规定,铺兵的选任上以年少强壮之人为主,杜绝年老、体弱之人。一铺设铺司一名、铺兵若干,少则一人,多则数十人。铺兵腰系攀玲,身上备有回历本、夹板、棍、缨枪等。棍、缨枪、铃襻等多为铺兵传递公文过程中防身之用,夹板则是为保护公文不受毁坏,回历则是传递公文所需。

铺兵从一处急递铺拿到公文,即用包袱包裹好斜背于肩,昼夜行三百里递送公文。以将抵达本铺铺兵攀铃之声为信号,下铺铺兵会在铺兵到达之前做好准备。公文到铺后,由铺司检视有无印信、是否夹私、公文是否毁坏等,检查完毕按规定于格眼内填写时刻、姓名等内容。铺兵一定要保护好公文不受破坏,一旦涉及军事情报公文,处罚重者发边戍守。

但是实际上北直隶的很多急递铺中,铺兵头发斑白者有之,半大孩子有之,反而是朝廷所要求的健壮青年很少见。在大明刚刚迁都京师的时候,为了保证朝廷的文书高效传达,在北直隶兴建急递铺,铺舍房屋建筑都较正规、较完备。

但是到了现在,已经有百年之久了,朱翊釴巡视所见的情况是:“虽有屋数楹,其实极敝,不可以居。如彰义宛平等铺,则败垣荒草,仅存遗址。”

这还是大明的京师顺天府辖区,堂堂的天子脚下,居然有这样的事情,令朱载坖怒不可遏,宛平县铺舍残破不堪不可居,铺兵经过长途跋涉到此,无处可居,竟流落到夜居僻巷的地步。在朱翊釴的巡视下,北直隶驿传系统的真相暴露无遗,各府州县急递铺甚至连铺舍大半都未设置。急递铺铺舍房屋是其正常运转的最基本条件,大明初年的时候,铺舍房屋建筑基本依制而建,现在却残破不堪。

急递铺铺司、铺兵工食银不及驿站馆夫、铺陈库子等。所能够招募来的铺兵质量可想而知了,而在北直隶,由于紧邻京师,朝廷对于文书传达的需求极大,为了保障朝廷的需求,北直隶各州县不得不将原本已经废除了佥派制度重新用起来,为了保证有足够数量的铺兵,州县衙门只能重新采取佥派的方式,征发民间的百姓去充当铺兵,以保证有足够的铺兵。

而这些佥派的造成的结果是很明显的,朱翊釴在给朱载坖的奏疏中称:“赋繁役重,豪强者巧为规避,贫者役无虚日。”

铺兵中代替豪强者服役的多为贫苦之人。豪门之家尚可花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